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咨询电话:13315173529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防汛资讯 » 正文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出版座谈会议暨二期工程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16   浏览次数:474
核心提示:在《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出版座谈会议暨二期工程推进会议上的讲话陈 雷(2016年11月21日)各位专家、同志们:  历经五年的
 在《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出版座谈会议暨二期工程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陈 雷
(2016年11月21日)

各位专家、同志们:
  历经五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顺利完成编纂任务并全部出版发行。这是水利发展历程中的一件盛事,也是文化和出版领域的一大喜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动员部署二期工程编纂工作任务。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中国水利史典》编委会副主任兼常务副主编周和平同志专程莅临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编纂出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二期工程编纂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中国水利史典》的运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听了以后,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深受鼓舞,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着力抓好落实。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项目办主任吴颖丽同志专程到会指导,并就编纂出版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和编委会,向大力支持史典编纂出版的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家图书馆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参与史典编纂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出版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才,鑫华同志汇报了《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编纂出版的总体情况,长江委、黄委等8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畅谈了编纂一期工程的经验体会,提出了做好二期工程的措施打算,大家讲的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成效
  《中国水利史典》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文献最丰富、结构最完整、时间跨度最长、篇幅规模最大的水利典籍集成,共有10卷、50分册、5000万字,分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其中一期20分册、2000万字的编纂任务已于去年底顺利完成,构建了一个多源、多维、多态的大容量水利史料库。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
  第一,《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的编纂出版,开创了全面梳理水利传世经典的历史先河。我国治水历史悠久,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五千年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水文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水利文献。无论是《河渠书》、《水经注》、《水部式》等传世经典,还是《天津海河工程局问题》《顺直河道治本计划》等鲜为人知的散篇孤本,都倾注了水利先人探索自然、探求规律的无数心血,凝聚了华夏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不朽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作为全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水利历史文献的大型工具书,《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的出版,填补了我国水利古籍整理出版和水利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保护利用好水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悠久治水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的编纂出版,顺应了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治水兴水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呈现一系列阶段性新特征,面临新老水问题交织的复杂形势。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宽广的时代视野和深邃的历史洞察,从中华民族悠久治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中国水利史典》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至近代的江河湖海全貌、水系水文实情、水利工程状况和治水兴水历史,为把握治水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史实依据,为开展水利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文献基础,为丰富发展新时期治水思路、破解新时期水利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第三,《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的编纂出版,树立了我国水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盛世修典、踵事增华。《中国水利史典》的编纂出版,不仅是水文化建设领域的浩大工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中国水利史典》的编纂出版,自始至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列入“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首批资助项目。在一期工程实施过程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给予了热诚关心和大力支持,基金办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听取出版社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国家图书馆鼎力相助,周和平名誉馆长悉心指导,馆藏部门提供了大量珍贵文献资料。《中国水利史典》也是我部承担的第一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部党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编委会和编纂机构,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跟踪了解编纂工作进展,协调解决编纂工作有关问题。《中国水利史典》以其历史的厚重性、文化的传承性、内容的丰富性、体例的科学性、编纂的严谨性,在我国水文化建设的历史征途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第四,《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的编纂出版,凝聚了广大专家学者和参编人员的智慧汗水。水利文献浩如烟海,《中国水利史典》编纂任务繁重。在编委会领导下,承担编纂任务的长江委、黄委、淮委、海委、珠委、松辽委、太湖局、水科院、出版社等单位加强统筹协调,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积极支持编纂工作。来自水利系统以及湖北大学、河南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单位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与了一期工程编纂工作。编委会办公室和各分卷编纂机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精心组织指导、多方沟通协调,为高标准完成编纂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专家委员会认真审读、严格把关,负责印前通读工作的20余位水利史专家和古籍质检专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确保史典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提高史典整体出版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把关作用;出版社的同志孜孜不倦、尽职履责,严把编校、装帧、印刷等责任关口,保证了一期工程按期优质出版。
  二、加快推进《中国水利史典》二期工程步伐
  《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的出版发行标志着史典编纂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今年3月,二期工程成功入选国家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纳入“十三五”国家重大工程出版规划。各参编单位和参编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中国水利史典》二期工程编纂任务。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史典的编纂工作,明确二期工程相关任务主管和具体负责同志,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主编、副主编人选,积极为参编人员提供必要的文献资料、工作场所和办公设备,合理安排并保证编纂工作时间。各分卷主编、副主编要认真履职,及时研究解决编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时保质推进各分卷编纂工作。编委会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重要事项要及时向编委会汇报。
  第二,总结一期经验,完善工作方法。在一期工程编纂出版过程中,编委会办公室和各分卷编纂机构在建设队伍、控制进度、提高质量、打造精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在深入总结一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今年5月,编委会办公室印发了《中国水利史典(二期工程)点校整理工作细则及编纂工作流程(2016版)》,对一些编纂要求作了调整和改进,各参编单位要切实抓好落实。
  第三,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工作进度。按照史典编纂方案,二期工程要在2019年底前完成30分册、3000万字的编纂工作,规模更为浩大、时间更为紧迫、任务更为繁重。编委会及其办公室要科学制定编纂计划,密切掌握工作进度,加强督促指导协调,统筹推进各分卷编纂工作。各参编单位要倒排时间、节点控制,将编写任务细化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个人。要在原有编纂队伍的基础上,根据编纂内容的变化,适时调整补充专家名单和参编人员,确保如期圆满完成史典编纂任务。
  第四,坚持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口。《中国水利史典》编纂出版难度大、要求高,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确保编纂和出版质量。编委会办公室和各分卷编纂机构要严格执行编纂质量标准,切实抓好文献选录、版本甄别、点校评注等关键环节,落实初审、复审和终审三审制,确保内容系统完整、资料准确翔实、释义客观严谨。出版社要按照古籍出版的规范要求,做好编辑、排版、印刷等工作,把史典打造成水利出版界的标志工程、样板工程。
  第五,依托信息技术,深化数字运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古籍保存、整理、传播、使用的重大变革,也为水利古籍整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出版社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了包含2000余万字数字文献、6000余张数字图片的“中国经典水利史料数据库”。下一步,要结合二期工程实施,加快水利古籍数字化步伐,依托先进数字出版技术,进一步充实文献史料,打造内容全面、编排合理、检索便捷、共享方便的水利史典数据库,实现水利文献古籍的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
  三、着力抓好《中国水利史典》的运用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战略思想,切实保障国家水安全,需要鉴古观今、继往开来。《中国水利史典》将非常浩繁的水利历史文献转化为方便实用的科技文化资源,根本目的是让这些历史文献活起来、走出来,更好地服务当代水利实践。广大水利工作者要倍加珍惜、充分利用好这些文献资源,汲取思想养分,发扬优秀传统,不断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第一,充分发挥《中国水利史典》的基础信息作用。《中国水利史典》精心选录了我国历史上与水有关的大量文献典籍,内容涉及自然地理、山川风貌、江河变迁、河湖海塘、漕运水法、水旱治理、河工建设、水利勘察等诸多领域,为当代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基础信息资料。要充分利用好这本工具书,结合现代分析统计,更好地把握河道水系变迁规律、水旱灾害发生规律、水环境演变规律,提高水利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二,充分发挥《中国水利史典》的史料文献作用。《中国水利史典》收录的典籍多是历朝历代的官修典籍,或是名人名家、河道官员的专修之作,体现了当时国家兴修水利史料记载的最高水准,具有珍贵的史料文献价值。要结合《中国水利史典》编纂出版工作,抓紧做好稀缺水利典籍的抢救保护工作,深化水利工程史、水利社会史、水利文化史等相关研究,与当代治水实践相结合,转化为服务水利发展的优秀文化资源。
  第三,充分发挥《中国水利史典》的启迪借鉴作用。《中国水利史典》凝聚了中华民族在治水兴水漫长历程中积累的思想理念、科学认知、实践探索,是我国长期治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深淘滩、低作堰”、“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这些治水理念今天仍有指导借鉴意义。要认真学习吸收前人的治水思想,从而启迪智慧、开拓思路,更好地领会把握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水利工作方针,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充分发挥《中国水利史典》的文化引领作用。《中国水利史典》既是对水利历史文献的系统整编,也是对中华治水文化的全面梳理,是水利系统编纂重大文化出版工程的一次成功实践。要以《中国水利史典》的编纂出版为契机,紧紧抓住当前治水兴水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挖掘中国水文化的内涵,大力构建优秀水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积极发挥先进水文化的教育、启迪、激励、凝聚功能,全面推动水文化繁荣发展。
  第五,充分发挥《中国水利史典》的精品导向作用。《中国水利史典》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大型出版工程,也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文化精品工程。要积极发挥史典的精品导向作用,主动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要求,强化水利特色、拓宽业务领域、深挖出版资源,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技艺精湛、制作精良的科技文化作品,更好地服务水利中心工作、助力水利改革发展。
  同志们,《中国水利史典》是梳理治水脉络、服务当代水利的大型出版工程,也是传承治水文明、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文化工程。希望各参编单位和参编人员秉承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力争早日把这一盛世史典完整奉献给社会和读者。
 
关键词: 防汛 抗旱 水利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